舌尖上的转型——可持续膳食转型或将助力中国农业排放减半,加速迈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
Author: Fengwei Liu, FOLU China Director
全球目光正聚焦于在阿塞拜疆举行的COP29大会,各国在气候承诺上的进展备受关注,同时也在为明年在巴西举行的COP30积极准备。作为国际气候行动中的关键参与者,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尤为引人瞩目。
中国已宣布将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,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各领域的协同努力。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带来了全中国约10%的温室气体排放量,是中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。目前,中国在能源、工业和交通等主要排放领域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减排策略,若能进一步将这些策略扩展至食物与土地利用系统,或将有望成为推动国家气候目标实现的关键转折点。
健康和可持续的膳食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驱动力
食物与土地利用联盟(FOLU)携手陈敏鹏等作者新发布的报告《健康饮食对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》指出,通过更可持续的膳食转型,中国农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减少近一半(减少46-51%)。该报告使用了四种不同的模型( GLOBIOM-China、MAgPIE-China、FABLE CalculatorChina和AGHG-INV)对可持续膳食转型的减排潜力进行了全面评估。这四种模型都是基于观测和模拟的经济和生物物理数据独立开发的,通过多模型分析,可获得比单一模型更为准确的结果。此外,报告还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情景(常规情景(BAU)、采纳EAT Lancet委员会的建议、采纳CDG-22)下饮食模式变化对农业减排的影响,结果显示:与BAU情景相比,采纳CDG-22和EAT Lancet委员会建议的更可持续的膳食方式,可为中国加速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带来巨大助力(见下图)。
根据最新的中国膳食指南(CDG-22),更健康的膳食结构既包括多样化的植物性食物,例如水果、蔬菜、豆类、坚果和谷物,同时也要摄入适量的蛋类、家禽、肉类和乳制品。这将带来巨大的健康效益,比如减少肥胖和非传染性疾病(如2型糖尿病、癌症和心血管疾病),从而降低公共卫生成本。中国传统饮食中本就富含蔬菜和植物蛋白(如豆腐),为这种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。
甲烷减排潜力巨大
在CDG-22和EAT Lancet情景下,减排主要通过减少甲烷(CH4)实现,其减少量占总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67-68%。这种效果主要是因为畜牧业规模减少,尤其是反刍动物数量的降低,从而大幅降低了其发酵过程中的甲烷排放。报告还指出,中国不同地区的甲烷减排潜力差异明显,排放高的地区往往具有更大的减排空间。
若中国居民采纳CDG-22或EAT Lancet推荐的饮食方式,将有助农业部门减排进程与1.5℃的全球温控目标保持一致,进而推动中国加速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今年的COP29大会也将持续关注减少食物浪费和降低甲烷排放。
政策引导与跨部门协作是转型的关键
向健康且可持续饮食的转型难以一蹴而就,这需要逐步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。为确保转型能够顺利推进,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地出台清晰、科学、公正的政策激励措施,鼓励多方积极参与。此外,农业、卫生、教育和商务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亦至关重要。
多年来,中国已在消除贫困和改善营养不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为全面推动健康且可持续膳食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。这一转型将协同实现减缓气候变化,改善公众健康、营养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多重裨益,助力中国乃至世界加速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。